本帖最后由 yangshifang_cn 于 2021-12-15 10:36 编辑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是转折点,是终点,还是起点。是选择,是安排,还是······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《高考》
(导演:史岩、贾丁;上映时间:2015年)
高考,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。选取深具代表的不同社会横断面,记录个人故事、观照社会热点,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,
为我们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。其中《毛坦厂的日与夜》曾单独作为纪录长片获得2016年度的华语纪录片节竞赛单元季军。毛坦厂
中学号称「亚洲最大高考工厂」。学生接受操练,昼夜无间,求学就是求分数;家长搬来陪读,放弃事业也要确保子女考上大学;老师高压严厉,
透过闭路电视严密监控自修情况,更可入屋突击检查。考场如战场,许胜不许败,大抵亦是当前中国社会缩影。
全片6集,分别为《毛坦厂的日与夜(上)》、《毛坦厂的日与夜(下)》、《久牵的孩子们》、《走出大山》、《留学大潮下》、《校长的选择》。
观看地址:https://v.qq.com/detail/s/sdp0010051ot2fv.html
第一、二集《毛坦厂的日与夜》(上、下)
《毛坦厂的日与夜》讲述的是一座号称“亚洲最大高考工厂”的高中和一个依此而生的小镇的故事。安徽省的大别山麓,运转着一座庞大的高中,
高中的名字因所在的毛坦厂镇而得名——毛坦厂中学。毛中(以下简称)拥有24000多名学生,其中的三分之二是高考复读生,加上应届生,学校每
年都会有万名学生参加高考。学校周边常年居住着数千户陪读家庭,形成了一座独特的“高考镇”。何飞是复读班的学生,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次高考
了。吴俊是毛中的保安队长,也是应届高三生吴世康的父亲。吴家从未出过大学生,吴世康承担着家族的希望。学校和小镇是中国高考的缩影,是每
个学生的**礼,也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考验。
第三集 《久牵的孩子们》
中国有超过2.7亿农民工,随迁子女上千万,他们远离家乡,由于种种原因,难以在居住地参加高考。小时候,林兰兰、武子璇和刘燕霞随打工父
母从老家来到上海,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,进入张轶超组织的久牵合唱队。一直以来,纪录片镜头记录下了那些稚嫩的面孔。2014年,张轶超要排一部
久牵音乐剧:故事讲述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和选择,故事背景设定在2024年的高考那天。林兰兰、武子璇和刘燕霞设想和演绎十年后的生活,十年后
和十年前的她们开始了一场成长的对话。而在真实的生活中,是回到家乡参加高考,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,她们努力寻找着不同的出路。背负着自
己梦想和父母的期望,她们将作出选择。
第四集 《走出大山》
中国甘肃省会宁县,地处中国大西北,属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,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。尽管如此,会宁却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,这
里被称为“状元故里,博士之乡”,是西北的教育名县。会宁县是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缩影,高考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一次考试。刘洋洋是会宁一中的尖子生。
对于她的家庭来说,大学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。在备考的一年,刘洋洋经历了内心的反复挣扎。
第五集 《留学大潮下》
2014年,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,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放弃了高考。就像人们俗称留学考试为“洋高考”,这俨然又是另外一种高考,同样是奋斗和
追求,同样的潮流汹涌。我们关注高考,也把目光投注在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。为成就世界名校梦想、奋力备考的母女俩,留学服务机构里一呼百应的明星
导师,国际学校里默默无闻的中文老师,还有那些真正走出国门、奋斗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,他们代表的是留学大潮下那些往来不息的身影,奋斗、梦想、
文化碰撞、人生选择。“留学”现象令人瞩目,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。
第六集《校长的选择》
在中国,地域的差别、贫富的差距是客观存在,而人们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。高考制度从举国欢呼到改革与重建,它背后是中国国情的
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理解的日益多元化。社会在发展,教育也在悄悄地改变。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加起来总计超过6万所。在这些学校里,不同的教育理念和
教育模式塑造着年轻的思想,2400万中学生是中国的未来。不同的教育领导者,他们的选择不尽相同。那些最能体现教育生态的代表者——缔造了衡水神话仍
在继续**工作的老校长、从深圳中学到北大附中一直在坚持的年轻改革派、还有带领学生游学稍显另类的实验者,他们的教育理念,他们如何看待高考,都
围绕着2014年高考这个节点一一呈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