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查看: 6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【教育思考】纪录片推荐【五】

[复制链接]

27

主题

27

帖子

151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51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9-9 10:29:3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yangshifang_cn 于 2021-12-15 10:17 编辑

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不同教育方法,在不同阶段,不同地域文化,都会有相同又不同的问题;学习,批判的学习,不能一味的模仿。
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
《两百万分钟:一次跨国考察 》

(导演: Chad Heeter;上映时间:2008年)

       中美印,三国教育大比拼!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,永远是一个热门焦点。在这部纪录片名字中所包含的“两百万分钟”,

六名学生,两两来自美国、印度与中国。

       美国电影亦为中国教育敲响警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没有因为看到该影片得出的结论,说中国的学生在未来将

会居于领先地位而沾沾自喜,更不会就此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、教育效果就比美国的强。相反,这部影片既应该也值得引

发我们对中国教育、教育体制以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刻的反思和深入的研究。 我在高校任教20年,一直关注中美两

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。现在,我越来越感到,很多时候,我们高等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,其症结实际上在于基础教育。


       在对比中国与美国两国教育状况的时候,有“一个观点”和“一个现象”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。 这个流传很广的观点是:

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,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好。这个观点不仅在学术界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,在民间更是异常流行。 

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:在中国,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是非常繁忙和非常刻苦的,从小学开始,一直到高中毕业,在这12年

间,休想消消停停地学习和生活,否则,不努力的后果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想见得到的。然而,一旦进了大学,基本上

可以说是进了保险箱,只要中规中矩,就保证可以顺利毕业和拿到文凭。 然而,若对比美国,却恰恰相反。美国学生在基

础阶段的学习,与中国的学生比较起来,用“自由自在、轻松愉快”来形容,大体上是不会错的。而一旦进了大学,美国学生学

习的努力和刻苦程度,远胜于在中国的大学生,这一点完全出乎中国大学生的想象。 上述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入研

究,同时,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,即便承认我们的基础教育好于美国的基础教育,但不要忘记、也不应忘记的是:基础教育

阶段除了给予学生知识储备的功能外,还应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批判**的思维能力。而后者,恰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乃至

高等教育所最为缺失的。


       若是从1978年算起,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30年。30年后的今天,依然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事实是:我

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——这对那些擅长记忆的学生极为有利,但对那些头脑灵活、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

的学生而言则基本上是杀手锏。而这一教育模式最为严重的后果在高等教育中暴露无遗:我们的大学生失去了想象力,创新精神

丧失殆尽。 2007年10月哈佛大学新任校长德鲁·福斯特在其任职典礼上的演讲时所使用的标题是:“放飞我们最富挑战**的想象

力!”——这不就是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么?


       近几年来,高等教育也一直在提倡创新教育。只是应该为那些经受了12年死记硬背训练的学生着想一下:就其大多数人而言,

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呢?要在4年或者5年内,去扭转或是改变他们在青少年时期——即在其人格、思想成型时期——已

经基本形成了的思维习惯,何其难也!《两百万分钟》的制片人说:该片为美国和美国的教育敲响了警钟。在我看来,它也为中国

和中国的教育敲响了警钟。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擎学社 ( 沪ICP备17047230号-1

GMT+8, 2024-9-20 08:00 , Processed in 0.034193 second(s), 6 queries , File O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